摘要:慕课在我国高校掀起了基于MOOC的课程建设高潮。该文首先介绍了慕课的内涵,然后分析了目前高校英语教师网络化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最后提出了基于慕课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设计与应用。
关键词:慕课;大学英语;教学设计;应用
慕课开启了全球高等教育的新时代。面对慕课浪潮,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慕课的大背景下,加强自身职业与专业同步发展。与时俱进,教学相长,与学生共同发展,运用慕课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深化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融合,这是每位大学英语教师的职责。
1慕课内涵概述
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近几年在美国发展迅猛。慕课是由知名大学联手创立的授课项目,它使大学以免费或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让学习者接受全日制大学教育。慕课的核心是课程,设计为较短的实施周数和时数:课程教学内容通常以短视频为主要载体,视频为预先录像,讲义可免费下载;课程作业通常采用视频中内嵌简单测验周作业及测验等形式,进行自动批改与同伴互评:课程讨论通常采用论坛、学习小组与社群或者其他社交媒介来开展。慕课热潮不仅推动了我国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而且加强了区域性和全国性院校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例如,利用超星慕课平台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实现课程全程与本科教育对接,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模式,并与学生学分挂钩,实现联盟成员高校的学分互认,但仅联盟高校学生可以注册学习。“优课联盟”旨在通过共建、共担、共享等机制来整合校际的优质教学资源,从而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化发展,提高地方高校培养地方急需人才、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能力。如上所述,慕课在我国高校掀起了基于MOOC的课程建设高潮。MOOC平台在我国高校的本土化创新和多元化开发,极大地推动了高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教学模式改革。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MOOC平台广泛采用学习分析技术,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特别是对学习者基于ICT的交流模式等进行跟踪分析。慕课平台通过对学习者行为的大数据分析,促进了数字化学习。
2大学英语教师网络化教学现状及问题
2.1高校英语教师主动投身于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不足
目前,虽然各高校已经开始重视慕课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但是高校教师主要是在正常课时以外的业余时间或行政命令下被动参与课程视频资源制作,课时工作量难以核算,他们只是将各类资源选择一些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很难积极投入到大量的课程资源建设上去。
2.2大量开放资源难以融入日常教学体系
当前微课、慕课建设潮流已经形成,各高校和中小学也投入了相当物力和人力,但教育资源形成后又难以融入日常教学体系,如果不能进入应用的良性循环之中,而是陷入制作——待用——搁置乃至最后失去使用价值的不良循环中,这无疑是巨大浪费。
2.3教师的意识远远不到位
很多高校教师只懂本专业知识,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不够。从一些全国高校英语教师微课大赛作品来看,绝大多数高校教师都是请专业人员来拍摄课堂实录录像,进行剪辑制作,并提交参赛,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如何设计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的作品还没有列入考虑范围。教师以获奖为目标,校方组织人力帮助他们完成课堂录像的剪辑制作,只是为了比赛中获得名次,教师也没有能力独自将所承担的课程设计成一系列的微课,学生从中获益有限。
3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设计应用
在我国高校的发展蓝图中,学科建设是龙头,专业建设是中心,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通识类课程,很容易被忽视。但是,大学英语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有目共睹,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对外开放的政策和国家的语言战略与规划,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师资队伍是我国高校最大的一支课程师资队伍,大学英语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中教学对象最广泛、教学周期最长的一个课程体系,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应当得到高度重视。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育对于培养有世界眼光、国际意识和跨文化素养的国际化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英语课程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我们要遵循外语教学的原则和规律,特别是从多元识读教育理念出发,用语言国际化、文化多元化以及教育信息化的视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活和工作的能力。慕课是借助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实现的,表现在优质资源共享和自主学习的灵活性上,它彻底改变了大学英语传统的教学模式,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
3.1以交互性原则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在MOOC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当我们把MOOC纳入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改革蓝图之中,“课堂”的边界就被模糊了,甚至被清除了。不管MOOC在我们的教学改革中是被当作“课堂”内外使用的“教学资源”,还是作为“翻转课堂”O2O混合教学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抑或是实质意义上的在线课堂SPOCs,教师都必须按照一定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对它们进行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例如: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学设计及其实施的焦点从老师转移到“学生”和“学习”上,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外语教学,交互性原则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也体现在课前“微视频”的制作和反馈机制上。首先,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教师通过对“教”与“学”在时间、空间上的布局.通过对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促进教学过程中的交互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次,交互性原则必须遵循学习认知规律。以交互性原则制作的课件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使用的“微视频”设计和制作中,如果教师开发的微视频造成太大的外显负荷,那么,学生就无法理解课程内容。认知负荷因人因地而异,教学设计必须基于NeedsAnalysis(需求分析),在设计中强调学习者的多样性需求和选择(如路径、认知方式、内容策略等等)。再次,在事关大学英语慕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微视频”制作中,教师同样需要运用交互性教学原则,把“微视频”作为“微课”处理,加强课件的交互性、参与性,并要求学生在自学“微视频”的基础上,通过论坛、电子邮件、微信等各种媒体及时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互动。这样,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前,教师就从学生那里收集到了一定的学习反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原有的教学设计方案,有重点地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可见,基于MOOC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学设计有了根本上的区别,教学设计本身就是“教”与“学”互动的产物。换句话说,基于MOOC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改革给教师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当然,这种教学模式改革也给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生必须更新学习观念,重塑以学生为中心、以交互性为导向、以输出为驱动的新型外语学习文化。
3.2以保障学生课堂参与为目标的教学条件建设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高校大规模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化取得了显著成绩,大学英语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多媒体课室广为普及,能够满足网络化外语教学的基本需求。但由于教学观念更新和教学模式改革的相对滞后,多数教师上课只是从原来的“粉笔+黑板”模式转变成“计算机+投影”的模式,很多老师的教学改革仅停留在教学“表演”形式上,课堂教学很容易出现由“人灌”变成“电灌”的现象。教学互动性差、学习参与度低的问题比较突出。显而易见,保障大学英语教学技术条件并不是简单地建设多媒体教室,而是要建设具有环境舒适、装备先进、操控便利、资源丰富、实时互动、教学灵活等特征,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学生课堂学习参与的教学环境。为了保障基于计算机和课程整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高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建多元的“教”与“学”的课堂教学环境,鼓励教师建设和使用慕课,利用网上优质教育资源改造和拓展现有的教学内容,实施基于课堂和在线网络课程的大学英语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如果教师实施基于MOOC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室应当能够满足学生开展即时在线学习与交流,学校开发建设的网上交互学习平台应当为师生提供涵盖教学设计、课堂互动、教师辅导、学生练习、作业反馈、学习评估等环节的完整教学体系.满足学习者人机交互、人际交互的教学需求。新型的大学英语课室应当适应新媒介时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设计、开发和构建校本移动英语学习平台。凸显现代学习方式的自主性、移动性、随时性等特点。在新媒介时代背景下,特别是在MOOC迅速融合大学英语教学的背景下,应当重构教室环境,创建适合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新型教室环境,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富媒体技术等来装备教室,改善学习环境,保障学生学习参与度和教学有效性。当然,保障学生参与的课室未必一定要建成基于计算机通信币II智能技术的智慧教室。在外语教学中,在普通教室,通过灵活布局而实施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支持高强度人际互动,同样可以保障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教学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参与和互动,但在教学中我们也不能偏执于“唯技术论”,不能忽视语言教学交互性的实质。我们生活在新媒介迅猛发展的时代,不能无视技术的作用和力量。特别是在外语学习中,学习资源的获取和利用早已不像互联网技术普及以前那样了。在MOOC风靡全球的当下,信息资源的公开共享彻底改变了几千年来人们在知识占有上的鸿沟。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海量的免费资源,一键可及。
4结束语
在慕课浪潮的冲击下,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任务艰巨,对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也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人格风范、职业道德等师德素养,还要能够熟练运用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教学设计等教育理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在教学改革中加强教研、科研水平和学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璇.MOOC在线教学模式的启示与再思考——以江苏开放大学实践为视角[J].外语电化教学,2017(1):5-10.
[2]胡铁生.我国慕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6(8):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