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论背景
上世纪末,随着国与国之间的综合竞争日益加剧,国内外学者逐渐将研究视角集中至产业竞争力这一问题上。文化产业近年来迅猛成长致使对其竞争力分析变成学术热门。国外学者对于文化产业的研究由来已久,其理论研究、研究领域及研究深度较之国内学者都更加纯熟、广泛和深入。该产业地区性研究、该产业于其它产业的影响以及该产业相关法规政策都是国外学者调研分析的主要内容,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以及该产业发展拥有十分必要的借鉴价值。当前,国内学者对该产业竞争力的调研分析仍居于初始时期,其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其竞争力来源的研究、其定义研究及对其评估和对比研究、以及关于该产业竞争力升级战略对策研究这几个方面。这其中,概念的界定是深入研究的基础。可当前我国专家人员对于其竞争力含义尚未得出相同意见。其定义不统一将阻碍对其评估的开展。虽然国内学者对于其竞争力评估方法已展开了丰富调查分析,但因为该产业存在自身特性,当前尚未形成一个通用评估框架来对各地该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估。总体而言,可以将我国关于该产业及其竞争力调研分析归结如下几个特征:定量研究匮乏,研究多以定性为主;对其微观分析角度不多,而宏观分析角度居多;在于该产业的研究中,管理等学科方法应用尚少。
当前,针对以上对国内学者关于该产业竞争力研究总结出种种弊端,在以后开展调研分析时,要着重对其基本理论分析,即研究其定义以及其竞争力由来问题,并透过开展实证分析,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以科学的手段择取恰当的指标,建构起全面客观的评估指标框架,从而于该产业竞争力得出真实评判。
1.1.2 实践背景
当今时代,与全球经济成长进程中,文化产业扮演着日渐关键的角色,世界各地都将其视为新财富增长动力。这一局面的出现,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上世纪末,新科技不断涌现,全球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结合将文化产业推至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此外,随着全球产业结构逐渐向服务性产业过渡,同属第三产业的文化产业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发展能力强弱正逐步成为评判某国或者某地商业化水平与综合竞争能力的关键标识。近年来,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促使文化产业的国际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产业竞争也日益加剧。
.......................
1.2 研究目的
为了更好地促进京津冀三省市文化产业开展,提高三省市产业竞争力,论文在国内外相关理论指导下,以及于借鉴国内已有评估模型前提下,形成其产业竞争力评估体系基础架构。同时,运用该体系对京津冀三省市文化产业竞争力作出评价与结果分析,得出京津冀三省市在文化产业竞争力方面存在的劣势,给出对三省市该产业竞争升级意见。
伴着全球贸易融合加快,经济与文化衔接日益紧密起来。文化产业的多项要素如市场需求、资源、产品等也逐渐走向国际化趋势。于某国(或者某地)综合竞争中,文化产业竞争力居于举足轻重地位。
京津冀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其竞争力的提升对促进京津冀甚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对确定三省市该产业竞争力状况以及提出对策建议有很必要作用。
(1)理论意义
近年来国内该产业获得了迅猛开展,与此同时,政府还多次提出相关政策法规来扶持其成长。而国内于该产业及其竞争力调查分析还居于初级阶段,尚不深入、纯熟。另外,不少国内学者偏重把定性探究为主,定量型探究则开展不多。本篇论文于参考已有分析结果前提下,利用评估模型得出评估结论,以期对该产业竞争力评估起到理论支撑作用,使文化产业竞争力理论更为丰厚,对后来陆续从事本项研究的人起到某种程度的借鉴作用。
(2)实践意义
首先,能从全局角度,科学地呈现三省市该产业竞争力水平。论文通过建构评估模型并选取因子分析法来为京津冀三省市该产业竞争力水平作出评估,能够科学、全面地呈现三地竞争力状况。
其次,能有效的反映及解决京津冀三省市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中出现的一些难题。通过因子分析法发现三省市在该产业成长行进中存有劣势以及制约三地该产业竞争力提升关键干预要素,这些影响因素能直观地反映当地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中出现地难题,并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再次,本文的研究为三地政府在对于本地政策的制定的问题上,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与支持。政府可以参考本文对于三省市该产业竞争力评估结果亦或凭借本文所建构评估框架来为当地现今该产业竞争力水平作出正确并全面评判,从而减少决策失误,出台更为科学、完备并适应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法规、政策。
........................
2 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分析
2.1 文化产业及其竞争力概念界定
2.1.1 文化产业
国外及国内专家对于文化产业的研究虽将近五六十年,可关于其含义至今未形成统一观点。
美国学者大卫·赫斯蒙德夫为其作出定义,“同社会化生产最紧密连接的机构(主要指盈利型文化公司,而有时还包括国家级机构、公共文化事业单位以及公益组织)被称作文化产业”;英籍专家安迪·C·普拉特博士从运作流程视角出发,把其定义为:“文化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多个环节都与文化产业存在关联,在世界经济环境下形成文化产业巨大的生产链条,此链条包含创新性文化、制造、再次制造和流通 4 项产业链活动,这四项活动彼此作用,从而形成庞大的产业体系”;英籍专家贾斯廷·奥康纳教授立足于经济视角得出其概念,他认为主要从事生产与销售文化产品及劳务的一些产业就是文化产业,这些产品本身的内容价值是形成其利益价值的源泉;联合国教科组织提出:依据产业标准制造、再制造及储存文化商品和劳务,并对其进行合理配置的一整套环节就是文化产业。
国内研究人员也从诸多视角提出了文化产业定义。中南大学欧阳友权把其指作“以攫取财富为目的,以文化公司为主体,以制造和销售文化产品及劳务为重要活动,以产业价值转变为经济价值的相关合作为链条,而形成的市场内的基础产业形式”。叶郎立足该产业商品属性视角,定义其是:“文化商品及劳务的制造销售行为与对该行为给予辅助作用的相关产业共同构成了文化产业”;陈立旭立足于产业视角总结文化产业概念为:“制造和销售文化商品的公司群”;万里则指出“该产业指可以提高人类精神素养的商品制造及劳务的总称”。
目前我国定义该产业的准则是基于 2012 年中国统计官网发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它把其定义成:向人民群众供给文化商品及劳务的制造行为的总和。其范围包括:1、以“文化”为中心,为了丰富公众精神世界而开展对文化商品的创造,普及、呈现等制造性行为;2、为文化商品能被顺利地制造出来所起到的扶持性作用的生产行为;3、文化工具(即对文化商品起到呈现、应用与宣传作用的载体)的实践活动;4、制造文化商品专门器械的实践行为。
........................
2.2 文化产业竞争力理论基础
关于该产业竞争力探究分析离不开竞争力方面的理论支撑。本文主要运用理论有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协同理论以及技术创新理论。
2.2.1 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基于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绝对优势理论得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每一个国家在其生产条件上都具有着某种自身优势,其中有些优势是自然禀赋,像环境、气候、或者地理位置;有些优势则是技术上的,如生产技术革新致使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或是生产成本的降低。因而每一个国家都应充分挖掘自身优势,生产出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这样会促成国际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与生产的专业化。然而绝对优势理论自身是存在一定局限的,即生产出绝对优势产品的国家如何参加到国际贸易中来,生产出的产品又是否具备强有力的竞争力。大卫·李嘉图所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恰好能对这些问题作出解答。
该理论则更加重视高新生产技术水平所导致生产成本降低。该理论指出任一国家所生产出的产品均具备绝对优势,但不一定具备相对优势。不论一国所制造出的产品是否具备绝对优势,若是该国产品制造成本比它国相同产品制造成本低,且该国能通过进口别国其它商品来满足国内生活需求,该国就获得了制造此种商品的相对优势。本文运用比较优势理论来阐释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相对优势所在,且这些相对优势会在其竞争力评估框架中有所体现。
2.2.2 竞争优势理论
美籍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为竞争优势理论代表人物。此理论更关注于竞争力由来。波特指出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均不足以阐释产业竞争力由来,因而其提出竞争优势理论。该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相异,它为于一样的氛围下,一国或者一地的同行业呈现出不一样的商业竞争力。波特在《国家竞争力》中指出,产业资料于行业竞争的必要程度是会不断发生变化。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生产要素的价值会逐步消退,因而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一定存在着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不同生产要素来支撑产业的发展,是产业得以不断壮大。波特竞争优势理论指出干预竞争力来源影响成分包括资源享赋、诉求状况、关联及支撑性行业和公司策略、架构与业内竞争这四大成分还有政府及机会此两项辅助成分。本文运用该理论主要用以解释竞争力由来问题,为下文关于该产业竞争力干预成分分析提供依据。
........................
3 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确定............... 22
3.1 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22
3.1.1 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目的............ 22
4 京津冀三省市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 27
4.1 实证研究样本数据采集与处理............. 27
4.1.1 样本的选择与样本时限的确定........... 27
5 提升京津冀三省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 37
5.1 文化产业资金投入方面.............. 37
5.1.1 加大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 37
5 提升京津冀三省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根据上文对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评析,能够了解到,三省市产业竞争力水平都有待提高,这就需要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文化产业企业以及相关科研院校,从政策、资金、人才等诸多方面发力,加快提高三地整体产业竞争力水平。本文结合上文的具体评价结果从多方面为京津冀三省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给出如下对策:
5.1 文化产业资金投入方面
5.1.1 加大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
三地政府应当着力增大资金投入,利用政策扶持和带动民营资金投向该产业。透过评价指标中“文化产业基础建设投资”的数据可以看出京津冀三省市多年来对于文化产业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比例十分稳定,并没有出现急剧增长,但在 2007 年到 2008 年间文化产业呈现出高速地发展,这不仅依托于北京奥运会期间对于文化产业的大力宣传,还更多的依靠了如文化室、电影院、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基础建设的增加对文化产业起到的实质性宣传的作用。由此可见,产业基础建设对于添彩公众文娱项目,增强公众参与意识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然而,在短期内,文化产业基础建设投资很难显现成效,进而出现了产业规模与产业效益未实现一致发展的状况。我们需要看到相关公共建设投资是促进文化产业深入开展埋下根基,未来持续有力开展离不开建设投资,持续有力的资金投入会在未来看到质变的效果。京津冀三地中,河北省的城镇化水平较低,当地政府更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弥补资金不足的短板,向公众开设越来越多的学习及文娱场所,进而在整体上提升公众精神文明素养。
5.1.2 加大金融业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
金融业对现代实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的华尔街成就了现在的好莱坞,同理,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一样依托于金融业的鼎力支持。京津冀文化产业想要深入开展就需要与金融行业相结合,将政府承办的相关产业项目的所有权进行转手或者出售,以回笼资金作为该产业公共设施投建及其运营经费。然而文化产业项目本身的固定资产与可抵押资产均较少,这导致了文化产业项目贷款难的问题,其中,即便是发展前景好、预期效益好的文化产业企业项目也很难得到有效资金的支持。为此,成立健康、全面的该产业汇资保障体系十分必要。京津冀三地的相关部门应对当地的文化产业中小企业进行合理的评估,对发展前景好、预期收益好但缺乏资金的文化产业企业项目给予低息或者贴息贷款甚至是无偿资助等。
.......................
结语
近年来,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促使文化产业的国际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产业竞争也日益加剧。党和国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重要战略部署来大力开展我国本产业,足见中国政府对于该产业的重视程度及提高国内该产业发展水平迫切愿望。
本文在查阅关联理论前提下,总结出了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估关联概念理论;之后在借鉴国外及国内学者对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估基础上,建构出该产业竞争力评估框架;之后运用因子分析法于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文化产业竞争力作出评判,发掘出三省市文化产业竞争力所存在的劣势,而后给出了其竞争力升级对策。本文所使用的评估指标框架对目前我国省份和城市其产业发展现状评估具有一定实用性,可用于评价我国不同省份及城市的文化产业竞争力,并对其深入发展提供指导和修正。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内外学者对于该产业竞争力评估研究深入,与其相关指标数据会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对于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评估也会更加全面与到位,各地区政府在当地区域政策制定的问题上,也会越来越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进而更有力推进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估研究的成熟发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