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年教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1重知识轻育人
青年教师刚刚走上讲台,常常将知识讲授作为首要任务,而忽略了课堂育人的功能。个别老师甚至认为,育人应该是班主任、辅导员的事情。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即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的根本要求,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1]。
1.2重结果轻过程
青年教师由于工作时间短,教学经验缺乏,教学过程评价方式单一,教学管理能力弱等现象。比如,期末试卷“一卷定乾坤”的终结性评价,成为青年教师教学工作中使用的主要评价方式,缺少对对教学过程的监控与反馈,不能及时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和修正。不利于营造开放式、协作式的大学生学习氛围,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长此以往,便不能形成教学相长、寓教于乐的良性循环。
1.3重科研轻教学
由于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师队伍准入门槛越来越高,近年来高校引进青年教师大多具有博士学位,学习期间受过严格的科研训练,且具有浓厚兴趣。对于非师范类学校毕业的青年教师而言,教学工作却是一个全新领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掌握,加之职称评审、科研奖励等政策导向,于青年教师个人而言,科研工作更容易“出成绩”,造成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方面精力分配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2]。
2“三三制”培养型教学比赛机制探索与实践
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的“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内容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教学设计文案、教学设计阐述、现场教学、现场答题。教学设计文案提供参赛课程(范围为:中药学、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2章课程内容的完整教学设计文案,赛前交给组委会,进行网评。虽然只有两个文字性教学文件,却融入了教学大纲、讲稿、人才培养方案等一系列文案。在现场教学时参赛教师对本门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进行阐述,用时5分钟,占总成绩的40%。现场教学分为教学演示和现场答辩两个环节。通过现场抽签从已准备的5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中确定1个单元,自主选择其中20分钟的内容进行完整的教学演示,以考察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的实现、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语言逻辑与表达能力等,占总成绩的40%。在教学演示活动结束后,参赛选手现场抽取题目回答问题。题目内容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职业素养等方面知识,用时5分钟,占总成绩的10%。参赛者必须紧抓时代脉搏,对现代高等教育具有独特而深入的理解,通过高超的授课艺术表现出来,才能在众多选手中胜出。实践证明,通过构建“三三制”培养型教学比赛机制,是快速提升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第一个“三”即抓住教学过程中三个关键环节:教学设计、课堂讲授、教学法研究;第二个“三”即对青年教师进行多样化、个性化、团队化三方面培养。并基于此参加教研室、二级学院或学校、国家教指委多层次比赛,不断在参赛中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
2.1三个环节培养型教学比赛机制
2.1.1第一环节-教学设计比赛
如果将人才培养比作建造金字塔,课程便是建造金字塔所需的每一块巨石,教学设计是实现巨石功能的途径之一。教学设计的目标是通过教学内容的高度提炼、教学方式方法的合理有效运用、教学过程的精心安排,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把复杂的问题讲简单,通俗易懂,便于理解[3]。现代教学活动中,教学设计更新了传统的教案,更加体现了对教学活动的策划和教师的个性。考评一个教学设计的良莠,应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应用、教学策略、教学活动规划的关键点着手,整体把握人才培养目标,贯彻“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4],将牢固专业思想、三观培养、素质提升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学习传递给学生,发挥班主任、辅导员思想教育所不能及的作用。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教学设计高于教案、讲稿是在熟悉了教学大纲基础上对教学策略的体现,是对纲领性教学文件的表达和对实际教学活动设计。做好教学设计,青年教师必将投入充足的时间和精力,除了研读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等指导性文件,还要学习多种教学方法的特点与运用,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比赛,青年教师掌握了教学设计的要领,可以合理的将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用研究的视角重新审视教学活动
2.1.1.1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计强调与课程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一致性,由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组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为纲,较易设计。而对于化学类、药学类、制药工程类等自然科学、工科类课程,情感目标设计较难。如何合理将“立德树人”“育人”“三观”等思想政治教育、个人终身发展等方面融入课程设计中呢?发现牢固的专业思想,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热爱生活、服务社会等都是很好的着陆点。如有机化学课程醛类化合物章节的学习,一位青年教师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由“甲醛”的危害为导入点,从化学学科“绿色环保”“健康”角度出发,以设计除甲醛产品为主题,学习其化学性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2.1.1.2教学内容导入
教学内容导入的设计“上好一堂课”的开始,用1-2分钟的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开启教学内容的讲授。通过竞赛发现,教学内容导入可以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是选择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式导入,比如,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这一振奋人心的新闻,为中药学类专业的课程讲授提供了良好的导入素材,与“中药的国际化”“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等课程内容都可以由此导入。二是选择贴近生活的事例进行问题式导入。放映一段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闻播报、病人案例、生活场景等视频,由此引入相关知识讲授,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药炮制技术传承人王俊良的新闻报道,是中药炮制课程绪论部分良好的导入素材。三是选择行业内最前沿的科学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式导入,比如,引用发表在《Nature》《Science》或是行业里具有权威的杂志中的文章,分析文章论述的先进技术、理论等,联系教学内容进行导入,拓展学生视野,牢固学生专业思想。
2.1.1.3教学方法设计
常用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服务于教学目标,适宜于教学对象,以教学效果评价为依据。教学方法常常不会单一使用。如一位青年教师将教学大纲中的难点内容,录制成6分钟的微课,采用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在线学习,课堂上学生围绕教师预先设计好的题目进行分组讨论,而后小组发言,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学活动。与传统讲授相比,多样的教学方法融入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且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丰富多彩,增强对学习的热情。
2.1.2第二环节-现场授课比赛
现场授课比赛是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教学中理性设计与感性表达之间完美的结合。也是“三三制”培养型教学比赛机制中对青年教师授课水平提高最为明显部分。日常教学中,比赛过程发现,现场授课比赛应抓住以下关键环节:语言表达、肢体动作、交流互动。教学比赛中,青年教师的现场授课能力提升最为明显,尤其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博士。由于走上讲台时间不长,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还未完全转变,语速、语气、语调的运用还略显稚嫩,肢体动作不自然大方,交流互动不恰当。通过比赛过程的培养,发现个人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正,也从参赛的教师身上审视自我得到提升。
2.1.2.1语言表达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教育技巧也表现在教师运用声调和控制面部肢体语言上”[5]。清晰的语言表达是一位优秀教师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一定要用词准确、语句简洁、表述清晰、观点鲜明,也是教师个性的体现。比赛发现,教师的语言表达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铿锵有力”和“娓娓道来”两种类型。如比赛中有位讲授医古文课程老师,便是娓娓道来型。由诗经中的诗句引入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配合美丽的画面和清幽的音乐,引导师生进入中国传统文化殿堂,乐在其中、享在其中,在这美好的意境中完成了学习,并且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有位讲授分析化学的老师,讲授酸碱滴定理论,从实验操作录像引入,突出该课程理性思维、逻辑思维的特点,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和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体现了自然科学的理性之美。教无定法,教师依据个人的性格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和精心的设计,使得现场授课具有艺术性和创造性。
2.1.2.2肢体语言
根据调查,在师生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肢体语言常常比语言传递更多的信息,所以良好的肢体语言沟通技巧,是十分重要的,对教学和学生学习甚有裨益[6]。小学生的作文里便常常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这样的词句描写老师,即老师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也在向学生传达着丰富的语言。比赛中常会出现面对黑板讲话,手下意识的做小动作,或是在讲台上来回踱步,这样不合理和多余的动作,干扰了学生的听讲。且让学生会对老师职业素养产生怀疑,降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比赛中恰当的肢体语言为表达增色不少,比如,一位有机化学老师在讲授共价键类型内容时,由于分子中原子的电子云重叠方式不一样,所形成的共价键类型也不相同,为了将抽象的电子云重叠在课堂上生动具体表达出来,只见他将胳膊放在胸前,两个拳头“头对头”相顶,瞬间就构成了σ型共价键,一秒钟解决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化,形象而生动。
2.1.2.3交流互动
良好的课堂气氛离不开交流互动,“满堂灌”“独角戏”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如今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平等的师生关系需更要多渠道交流互动。比赛中要避免以下几种交流互动形式,一种是整节课全班同学齐声回答,这样的互动形式教师不能准确获取学生反馈信息;二是封闭式问题,这样的提问有标准答案,不利于学生创新性、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坚持以学生为出发点,设计问题,设计教学氛围。比如,“温故而知新”在进行新内容引入时,常常会先将前期学习的相关内容进行复习,这时可用提问的方式由学生进行回答,比如,一位分析化学老师在讲滴定这部分内容时,这样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中学时我们都学过哪些滴定的方法?请分别举例说明一下。”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回忆、讲述、补充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断进行完善,课堂气氛活跃,为新内容的讲述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也将中学知识与大学知识有机衔接,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通过教学比赛,规范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肢体、互动等课堂表达形式,能够从学生的角度观察和审视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对自我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有了更加客观的认识。通过教学比赛,青年教师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开阔思路,对课堂教学活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2.1.3第三环节-教育教学研究类论文评比
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科学问题,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思考,将教学作为科学研究课题,进行分析、探索与改革,将日常的教学工作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持续性研究与改革,更加利于青年教师的教育事业的终身发展。教改论文、课题是在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改革领域研究的显性表征,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其在教学方面研究水平。评比中论文选题大致分为:教学方法改革(如翻转课堂、对分课堂)、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评价改革等多是围绕教学过程的科学问题展开。
2.2“三”方面培养型教学比赛机制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提升是一个长期训练、积累、培养的过程,青年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的自我体会,形成个人风格,体现教师的个体性差异,这一过程需要有长效机制作为保障。
2.2.1多样化培养
“三三制”培养机制采用多种类型的培养方式联合作用,依据比赛类型差异进行不同方式培养。教学比赛根据其举办目的的不同可分为培训类、技能类和选拔类三种。培训类如:青年教师岗前培训、转正定职授课比赛和教师新开课、开新课授课比赛,其目的是通过竞赛的形式,对教师阶段性的工作进行检验,便可采取短期针对性的培养方式。技能类如:多媒体课件比赛、微课比赛等,通过竞赛的形式,推广先进教学技术或是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应用,采取讲座、校外专题培养等方式。选拔类如:行业内、省级、国家级比赛,比赛时间相对固定,采取教研室与二级院系长期培养方式,在校内一定范围内举行,而后推荐优秀教师参加。
2.2.2个性化培
青年教师导师制的长期坚持执行,从青年教师进入教研室或实验中心开始,由年资较高的教师进行传、帮、带的学习[7]。青年教师由于专业背景、学科类别、个人价值观等差异,使得每个人对教学工作的理解各有不同,导师指导过程逐渐清晰对教学活动的理解,形成个人教学风格。青年教师的个性化培养,使其在比赛中彰显个体差异性和多样性,促进了教学工作的蓬勃发展。
2.2.3团队化培养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的培养,根据课程所属学科或课程群组建教学团队。通过团队引导青年教师成长,规划成长方向,优化团队结构,促进教师队伍整体发展。同时,在团队内部更加有利于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和探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3结论
通过“三三制”培养型教学比赛体制的探索与实施,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投入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能够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行教学设计,将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能够用研究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活动,并从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在这一体制的指导下,药学院青年教师在“中医药社杯”全国中医药青年教师授课比赛获得三等奖,获得省级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2项,近三年累计获批校级课程改革项目25项,学生评价优秀等级23人。实践证明,教学比赛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通道,培养型的教学比赛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开启了对教育教学研究的大门,使得教育教学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同时促进了师资队伍整体建设,最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李娜 唐于平 史亚军 郭东艳 张拴 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