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声乐艺术是人类几千年来通过人声来表达生活、情感、观念的一种高尚的行为方式,而声乐教学成果检验的标准主要是艺术实践,音乐会又是成为声乐教学汇报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艺术硕士专业,其在借鉴较为成熟的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模式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为主、体现各专业特色同时兼顾理论及内在素质的人才培养之路。随着中国文化演艺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层次艺术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然而,笔者所了解到的我国很多高校声乐艺术硕士现在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都不是很完善,通过总结音乐会形式的不足,响应国家人才培养规格,笔者本着勇于创新的原则,凭着寻求突破的勇气提出了艺术硕士独唱音乐会的形式创新及意义。
第一章 艺术硕士的概念及定义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属于我国高层次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其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Fine Arts,英文缩写为MFA。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有关规定,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的学科领域包括创意文学、音乐、舞蹈、美术、艺术设计、电影、戏剧、戏曲、广播电视和新媒体制作等艺术创作领域。开展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教育是我国艺术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艺术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观念的转变,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艺术专门人才队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繁荣和发展我国文化事业产生积极的作用。
第一节 我国高校声乐艺术硕士发展现状
当今我国歌唱文化深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声乐作品和歌唱人才都是批量生产,缺乏个性和创造性,令人担忧。回顾我国近百年的声乐艺术发展历程,偌大的中国不缺歌唱人才,缺的是对事物本身的理念、认识和发现。我们天天高喊不要将祖国的音乐文化瑰宝丢失,可实际上我们却丢失得越来越多。艺术硕士专业,其在借鉴较为成熟的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模式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为主、体现各专业特色同时兼顾理论及内在素质的人才培养之路。随着中国文化演艺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层次艺术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然而,笔者所了解到的很多艺术硕士现在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都不是很完善,对于声乐艺术硕士来说,这主要体现在艺术硕士独唱音乐会的形式单调,歌曲内容死板,伴奏形式保守单一。
第二节 艺术硕士独唱音乐会形式的类型
近两年来,很多高校声乐艺术硕士也都不同程度的举办了独唱音乐会。但是音乐会形式都大致相同。一般情况下,都是舞台台前顶部或者是后台墙壁上挂着“某某某艺术硕士独唱音乐会”的横幅,台上一架钢琴,偶尔几盆盆景点缀外,几乎再没有别的舞美策划了。整场独唱音乐会几乎不设音响设备,更没有具有现代意识的电声乐队,大多数同学认为只要加入音响和电声等现代多媒体设备就降低了学院派音乐会的层次和艺术硕士独唱音乐会的专业性。歌曲的选择上也是都是专业性较强的歌剧咏叹调、艺术歌曲、各地民歌等。这样的音乐会不利于音乐的大众化,除了本专业的,很多欣赏者都觉得是“阳春白雪”,例如,2012年5月24日晚赵沛霞硕士独唱音乐会,整场音乐会大部分的演唱曲目都是外国歌剧咏叹调,去欣赏者很多是非专业人士,我们能看出他们骚动不安的神情,中场就走了很多听众,这明显了是受众面窄造成的。
第三节 艺术硕士独唱音乐会形式的不足
目前,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教学都有很大的发展,艺术实践改革和实施却很薄弱。艺术实践课程设置上强调教学性,忽视教育性;实践形式单调并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均衡,缺乏锻炼的机会,专业水平差距逐渐拉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无法满足社会需要,阻碍了音乐艺术实践改革的实施。这些也是目前艺术硕士多面临的问题。音乐会在表演形式上几乎是一个模式:独唱者、钢琴伴奏和主持人,三个人整一台戏,并且音乐会的很多时间都被主持人的大段的串词所占据。这种独唱音乐会的表演形式体现了明显的单调性和缺乏群体意识性。作为独唱者也明显失去了自主性和主动性。这些不足概括起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舞台传媒理念相对保守。2、对独唱音乐会形式的认识过于保守。3、舞美技术相对落后。4、节目设计及表演形式比较单一。5、舞台服饰及歌唱表演明显存在跟风现象,缺乏创新。这样形式单一的,缺乏综合艺术素质培养模式的音乐会已经不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中国音乐艺术从“音乐事业”到“音乐产业”的角色转换。